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找工作怎么避免被坑

找工作怎么避免被坑

时间:2024-10-30 20:01:45
找工作怎么避免被坑

找工作怎么避免被坑

找工作怎么避免被坑,最近被求职受骗的事件刷屏。为什么有这么多假的招聘信息,找工作时应该注意哪些才能避免上当,这也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以下了解找工作怎么避免被坑。

  找工作怎么避免被坑1

警惕网络陷阱。

现在网上招聘的越来越多,由于网络信息量大、招聘单位众多,很多人都想在网上找份好工作,但是也被很多骗子乘虚而入,他们以巨大的职位优势诱惑你,比如高薪、高福利、双休等,然后诱骗你提前存押金等,而且是网上转账存钱。这种情况一定不要随便转账,网上说的再好也没谱,必须面谈而且签订劳动合同才行。

小心连环行骗。

有些招聘的诈骗者先会发布“招收前台接待、司机、送货员等”,诱使应聘人前来咨询,然后被诈骗团伙忽悠,说是去做“男女公关”待遇特别好等,这时不要上当,像“男女公关”之类的工作都是骗人的,即使做了,也容易学坏。

不要轻信“监控面试”

正规的用人单位都会一对一的进行面试,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被预约面试却又通知取消了,已经通过监控面试,过几天可以交纳体检费等上班,这就是被忽悠了。这种情况都是骗人的,一定不能随便相信见不到人的面试。

警惕“找关系”诈骗。

在求职时,有的应聘者比较心急,想通过“找关系”来顺利应聘,特别是某些比较大的企业。一些诈骗者就会吹嘘可以帮你找人,但是需要花钱,你一旦给对方钱,就找不到人了,或者工作远没有着落。所以不能轻信任何人,“找关系”没那么简单,不要随便花冤枉钱。

看好招聘单位的办公场所。

有时候,一些不法分子会在繁华地段临时租赁几间屋作为办公场所,已丰厚的待遇和办公环境等诱骗应聘人,当骗了一些报名费后,就逃之夭夭了。因此应聘时要看好办公的地方是否是长期的,可以向周围的商铺打听,谨防上当受骗。

不要随意交纳“服务费”

小编就曾被“服务费”骗到过,即一些中介部门发布诱人的招聘信息说能帮忙找到各组好工作,然后你去了就被要求交纳“服务费”办理半年或一年的会员,接着中介部门虽然给你找了工作,但是工作都不好,或者根本没法做,到后来之能不了了之了。因此一定不能随便交各种服务费、报名费,结果工作还是得自己找。

警惕被“合伙诈骗”

有些中介公司和应聘单位串通一气,进行合伙诈骗,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由收取各组费用,比如报名费等,然后骗子应聘公司把你招收,过段时间再以种种理由辞退你。因此在应聘时要看好聘用单位的资质,警惕被“合伙诈骗”。

  找工作怎么避免被坑2

去投简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A1:很多同学担心错失机会,所以往往是海量投简历,有人通知面试就忙不迭的赶去。但我要提醒的是,要做好用人单位背景调查。

没有哪一家公司会在招聘信息里写自己的劣势和风险,反而可能会夸大自己的实力和前景。等你入职了再去了解这些,耽误的是你自己的时间。所以面试前最好通过以下渠道对公司多一些了解:

1、 招聘单位的网站。以此了解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企业文化、团队情况等基本信息。

2、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了解该公司的基本登记信息,如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及高管、设立期限、是否处于存续状态等,确认公司的真实性。同时也能看到该公司是否有行政处罚,提前了解职业风险。

3、 第三方企业查询软件。很多查询软件可以考虑,如启信宝、企查查、天眼查等,能进一步检索到该公司更多详细信息,确认公司的真实性和职业的风险。

4、 裁判文书网和执行信息公开网。确认该公司是否存在重大的诉讼,以及是否会影响到你的稳定就业。特别要关注是否存在被强制执行的情形,因为一旦强制执行,意味着公司账户被冻结,工资就发不出来了。此外也要关注是否有劳动纠纷,之前员工控诉公司的问题点,也很可能是你未来入职后要面对的问题。

5、 新闻舆论网站。查看公司是否存在负面舆论,这些负面舆论是否会影响到你的个人形象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我收到offer后用人单位反悔,是否可以主张赔偿?

A2:实践中这种收到offer后用人单位忽然反悔的情况并不少见,原因可能很多,比如人事确认录用了,但最后老板不喜欢;公司又面试到更合适的人等等。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offer是“要约”,只要应聘的人接受并回复了offer,那么就完成了“承诺”。即使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反悔也是一种预期违约的行为,可以主张赔偿损失。

一般可以主张的损失范围包括:

1、根据offer要求在入职前做的体检、培训等费用;

2、从上一家单位离职后等待入职期间损失的薪资待遇;

3、从外地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往返交通费用等。

什么时候可以和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

A3:如果还没有拿到毕业证,那么严格来说,只能和用人单位签实习协议或者《三方协议》,《三方协议》相当于一个就业意向书。

但拿到毕业证或有准确的毕业时间的情况下,从毕业的时间点开始,用人单位就应该和你签订劳动合同。

很多同学会遇到:用人单位说“过了试用期才签劳动合同”、“公司还有实习期,实习期过了才签劳动合同”。

这里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试用期也好,公司内部规定的实习期也好,都应当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超过1个月没有和你签订劳动合同,从入职后第2个月开始到第12个月,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当然,实践中很少有应届毕业生去主张这个权利,但作为政法院校毕业的学生,你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是什么。

签劳动合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A4:要注意的地方其实是很多的,但关键的要注意这么几点:

1、确认甲方是哪个主体。很多集团公司会把员工劳动关系统一安排到另一个关联公司去,这样很可能造成未来发生纠纷,无法向你实际的用人单位主张赔偿。

2、不要签订空白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时,最起码甲方名称、工作岗位、工作地点、薪资待遇等应该是写清楚的。如果都是空白,即使公司的人事或领导口头上百般承诺,一旦你签了字,未来会填成什么样,谁也说不清楚。

3、工作地点确认清楚。有的集团公司为了方便调岗,会在“工作地点”一栏写上多个地区,如“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等。如果你确定只在上海工作,那么一定要在签合同前和公司领导说清楚。否则一旦签了这份劳动合同,公司就可以在上述几个地点进行调岗。一旦你拒绝,公司是可以以你擅自不到岗为由,与你解除劳动关系且没有赔偿。

4、多页的劳动合同,骑缝要留有记号。一般签字时都会签在最后一页。如果不是装订好的劳动合同版本,前面几页其实是很容易替换的,所以最好自己在骑缝做一些简单记号。

5、记得索要劳动合同原件。有的公司让员工签字后,迟迟不盖公章,也不向员工提供劳动合同原件。虽然根据法律规定,一直不给员工劳动合同,那么可以视为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

就像前文说的,这种情况可以主张“双倍工资”,但实践中其实是很难的。所以你自己要多留心,如果一个月内还没给你合同,记得及时催要并保留催要的记录。劳动合同原件,是你最基本的劳动关系凭证,也是未来劳动纠纷的重要证据。

公司和我签的试用期是6个月,是否合理?

A5:试用期的长短,法律上有着明确的强制规定,这是不能通过双方约定来延长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如果你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是一年期的,约定6个月试用期明显违反了《劳动合同法》,你是可以以此为由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交涉的。

用人单位和我说,要试用期过了以后才缴纳社保,是否合法?

A6:这当然是不合法的。就像前面说的,试用期也是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的。根据《社会保险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从入职当月开始,用人单位就有义务为员工办理社保登记并缴纳社保,试用期也不例外。

我准备入职的一家公司给新职员的薪资待遇非常高,是我同学的三倍还多,我需要注意什么吗?

A7:你应该引起重视!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高收入必定意味着高风险,在没有了解清楚职业风险之前,不要轻易入职。现在通讯那么发达,手机搜一搜你就会发现,有多少应届毕业生就是因为相信“P2P”公司的高薪广告,刚毕业一两年就被判刑入狱。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单位的领导对我非常信任,不到半年就要提拔我作为主要管理人员,这是不是好事?需要注意什么吗?

A8:受到领导赏识是件好事,但是也不要盲目信从。始终要记住四个字“职场险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作为政法院校毕业的同学更应当如此。

很多时候,“仗义”和“信任”的另一个潜台词叫“两肋插刀”。别忘了民法、刑法课上学到的:公司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是要承担责任的,甚至是刑事责任。帮老板代持股份、担任法定代表人、担任公司主要负责人,这些都是有风险的行为,不要被所谓的.“信任”蒙蔽了双眼。

如果发生用人单位违法用工,我该怎么维权?

A9:假如真的发生侵害你合法权益的行为,有一句话先要提醒各位同学:

“法庭上只有证据,没有事实”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法官永远无法证明这件事情发生过。所以你再有委屈,再有损失,一定要先学会搜集证据,再考虑维权的途径。

通常来说,劳动纠纷中员工要注意搜集的证据包括:

1、入职时间。也就是发生实际用工的时间。这些证据包括入职报道的短信、劳动合同、打卡记录、入职登记表等;

2、薪资待遇。包括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等;

3、加班记录。包括考情记录、加班期间的工作记录、沟通记录等;

其他的证据,就要结合具体的违法行为来详细考虑了。但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些证据都是在日常中去搜集的,一旦发生纠纷了再去找,很可能是找不到的。所以最好是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习惯,注意保留一些关键的记录和证据。

再来说维权的途径。通常我不建议员工直接提起劳动仲裁或者诉讼。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和用人单位沟通解决的。所以搜集完证据以后,可以先和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做一次沟通,如果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么可以考虑如下途径:

1、劳动监察举报。全国各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都设有劳动保障监察,可以通过劳动部门的介入来解决问题。举报电话全国也是统一的:区号+12333

2、社保和公积金中心。对于社保和公积金的问题,还可以单独向社保或公积金中心进行举报。

3、劳动调解办公室。在部分省市,会在街道设置有劳动调解的办公室,通过企业所在地的街道来进行劳动纠纷的调解。

4、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于劳动纠纷的案件,通常需要经过劳动仲裁的前置程序。在劳动监察和劳动调解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仲裁的裁决,是具有法律强制约束力的。

5、法院。在不服仲裁裁决的情况下,还可以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劳动纠纷。

作为学长,最后也想提醒各位学弟学妹,职场比学校复杂得多。工作中,既不要为了小事斤斤计较,锱铢必较;也不要为了一个可能的机会,一再退让,委曲求全。个中尺寸的拿捏和把握,只能是依靠你逐渐增长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来做判断。

最后,希望各位应届毕业的同学都能顺利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为了人生的理想努力奋斗。

  找工作怎么避免被坑3

下面这些经历和建议能很好的教我们远离招聘的骗局!

网友一:

主要是经验太少了。一般正规企业都是有自己的企业邮箱的。可能是找工作一直不顺利,骗子利用了这点。

想起来自己当年考研失利后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差点被骗到韶关,当时自己脑子转不过弯儿,觉得没考上211,985学校就没必要读研究生,一心想着找工作。

骗子们也是一样的套路:所谓的电话面试,待遇福利编的很详细,我记得当时骗子说是什么"XX快递",百度了一下真的有这家公司。幸亏女朋友无意间说了句会不会是传销骗人,自己打了个机灵搜了下韶关,一搜就搜出一大堆关于韶关传销骗人的套路,简直和我的经历如出一辙。

当时自己内心还有点不甘心,又给那个公司的官方座机打了个电话,终于确定了人家在韶关根本没有分公司,那时才终于明白我遇到骗子了,后来气不过,故意耍了那帮混蛋,最后他们给我打电话时我破口大骂了他们一顿。

想来也是惊险,我女朋友真的是救了我,后来回自己的母校读了研究生,现在都快毕业了。突然看到这则消息,内心真不是滋味。只能说逝者安息,希望警察能有个交代,也呼吁大学辅导员在孩子们毕业前务必多给他们上上课,防止上当受骗!

网友二:

前些天,听一个朋友说起,他的一个堂弟毕业之后,在西安通过某一家公司的笔试以及电话面试之后,被此公司通知要到广州参加培训。

然后,他去了。刚去了之后,家里人担心孩子会被骗所以给他打电话询问情况,但是这个孩子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大家就怀疑孩子是被坏人控制了不敢说实话,所以很担心。

之后我的朋友打电话给他他也不接,聊天也是草草了事。声称自己在培训,很忙,有时间再聊。(这期间可能是在接受洗脑)。

过了几天,家里人把他骗回来之后,他还执意要走,那时候已经洗的很成功了。

对于这些的情况,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骗子之所以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入手,就是抓住他们社会阅历少,求胜心强,戒备心不高。

如果有一份薪资待遇很不错的工作他们肯定会去,骗子高明的手段永远是你防不胜防的。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千万要多留个心眼,做好万全之策。

网友三:

我前段时间找工作的时候被骗不要太多,在各大求职平台都投过简历,并且都有骗子,有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有的则伪装的比较好。

建议大家在求职的时候,多在网上搜索一下公司信息,推荐“天眼查”,当然也不能保证全是真的。

有黑中的也会顶替正规公司网上招聘,不要轻易一个人去某个地方面试,我曾经去过上海遇见黑中,张口就要2500块,说什么要办工资卡,先帮我存工资卡里。

总之你找工作,问你要钱的都是骗子,无论他以什么名义。我运气算比较好,最多只浪费一天的时间和来回车费,没有遇上人身危险。

这些骗子都是利用你急着找工作的心态,越急你就越容易被骗。建议大家放宽心态,工作一定会有的。

网友四:

之前在找工作的时候,也遇到一次不合乎情理的面试,走进办公室,烟雾缭绕,播放着动感的音乐,招聘信息中显示这是一家传媒公司。但是公司名字和招聘信息是不一样的。

进去之后便让填写简历,我说我有自己带简历,可是对方却说你的简历和我们的不一样,需要重新填写一份。这时,身旁坐着一位年纪不大的姑娘,HR过来问她坐在这里做什么,小姑娘回答说是来退钱的。

我一听来退钱便很好奇,于是就问她为什么要退钱,她说等会你填完简历我和你讲,就是感觉整个流程都特别不对劲儿。

哦!这下我明白了,无论这家公司是真是假,我都没有兴趣再面试了,更何况第一印象就感觉不是正规公司。于是,草草面试完就走了,好在他们提供的职位对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否则可能也被骗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不贪图便宜,不要想着一步登天,一定要脚踏实地。

网友五:

09年,刚毕业两年,觉得工作没进步,就想着换工作。

跟大学同学联系,同学说广西北海那边有工资高的工作,我就辞职了。已经买好票准备去,家里知道了,就一直劝我不要去,给另外一个大学同学发短信,他知道了也是劝我不要去。

最终没去。后来才知道,有几个大学同学都在广西做传销,他们会营造工作很好,过得很好来引诱别人,让人上当。

所以刚毕业的学生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要因为急着找工作而被骗。家人和学校要多提醒多关心在外的毕业生。刚毕业的学生找工作时候,也要多向别人了解情况,避免被骗!

《找工作怎么避免被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