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太频繁易导致抑郁症
跳槽太频繁易导致抑郁症,在职场中,跳槽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跳槽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每个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都不一样,下面分享跳槽太频繁易导致抑郁症,一起来看下吧。
今年26岁的张先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工作经历却颇为复杂,4年间竟然转换了七八个工作,最短的一次只在单位工作了一个月就辞职了。张先生对现在的工作仍不满意,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前途,又想到跳槽。但多次跳槽使张先生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能力差,加之父母对其的唠叨,内心很是纠结、矛盾,几乎每晚失眠,感觉人都要崩溃了。
与张先生情况类似的还有李小姐,今年27岁,工作5年来也是接连跳槽,几个月换一次工作对她来说早就习以为常,至今也已经换了六七次工作。以至于她的一些好朋友给她打电话常常要先问一句——“你还在上回说的那个公司上班吗?”最让朋友们目瞪口呆的还是最近的一次,她来了个上午上岗,下午辞职,这一举动把朋友们都镇住了,过去大家还都帮她找理由,认为她屡屡跳槽是由于工资待遇低或者是因为工作环境差,要么就是公司的发展前景不好、公司人际关系复杂、老板太过苛刻……但是她跳槽的次数实在太过了,现在朋友们在谈论她时,已经不再帮她找理由,而是认为原因都出在李小姐自己身上,甚至有几个关系亲密的姐妹干脆直接劝说她“不要把钱看得那么重”、“别老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要老觉得是领导不好,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到位呢?”这么一来,李小姐自己也开始焦躁不安,产生了自卑心理——难道真的是我好高骛远,或者能力不够吗?
当今就业市场人才市场不断开放,政府政策和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健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跳槽,以寻求自我价值的就业机会。春节过后的三、四月是跳槽高峰期,他们当中很多人一直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苦恼,或者对现在工作不满意,导致自卑、情绪低落,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心理状态陷入了误区,从而引发了诸多心理问题。张先生和李小姐的案例就是频繁跳槽导致心理问题的一个代表,他们因频繁跳槽,到目前为止也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种种困乏不安情绪和负性情绪的叠加之下,焦虑感不断升级,导致不能根据客观现实和自身实际认同自我,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现了抑郁情绪。
跳槽意味着离开选择新的工作,融入一个新环境需要我们付出的更多,从工作内容、人际关系到企业文化都需要重新适应,既然如此,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频繁跳槽呢?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而人的社会属性又决定人经常在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人的能动性就取决于在进行比较后的心理趋向,这种趋向影响着人的工作动机。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还要关心相对量。因此,他要通过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直接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许多研究表明,与更幸福的人比较会降低自己的主观幸福感,与不幸的人比较会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免将现在的生活状态与其他同学、员工或者同行业、同职位的人做比较,即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如果别人的状态优于自己,就会产生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为了找到职业幸福感,就会想到别的'企业或单位去寻求幸福。
而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个体的非智力因素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他个体的影响,“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和行为的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正确认识社会需求,没有公正、客观地评价自身的素质、特长及其他条件,在跳槽问题上,轻率从事,盲目从众,随波逐流。当发现跳槽后新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或者还不如原来,为了挽回因跳槽带来的“损失”,就会再次选择跳槽。
其实跳槽没有好坏之分,民间一直都有“人挪活,树挪死”的说法,任何人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适时跳槽对人们职业发展能够提供良机。但是,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经过客观的分析,无目标、无规划的频繁乱跳是非常不可取的。
如何进行自身的职业规划?
正确地评价自己。
对自己的性格、能力、专业技能等进行客观的评估,从而得出: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自己要“跳”的地方适合自己吗?并为迎接新工作做好心理准备。
设计“超越”的理想目标。
跳槽的目标是越跳越高,高的不仅仅是薪水和职位,更重要的是,使你的职业生涯步入更高阶段。每一次“跳”,都应该是对自己职业和发展目标的重新设定。
注重积累与沉淀。
知识、财富、人生的体验需要积累,频繁跳槽不利于对经验的积累。许多有杰出成就的人都离不开积累,在一个优秀的组织中注重积累沉淀才能学到其优秀的精髓,不然浮光掠影,频繁跳槽,则什么也难学到。
评估新的工作,要对职业进行规划。
跳槽时要看清大趋势,不要短视,避免盲目追求高薪。先从宏观上仔细分析一下你将要从事的行业的发展前景及方向,再分析将要加入的公司文化氛围,看是否与自己的条件相吻合。
对热门行业的追逐应慎重。
不少人择业时易受社会舆论的影响,求热门,而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结果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败北,或者在其位难尽其职,既影响工作,又压抑自己。
克服跳槽时的心理障碍。
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由于一些突发事件,如未获得期望的奖励,与同事、上级发生争执,人际关系紧张,被人误解等,有些人冲动之下愤然离开,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择业时以他人的工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可能会是薪酬、福利、出国机会、管理等级等。这种攀比心理的危害是片面强调单方面因素而忽视其它重要方面。择业时患得患失,反复权衡犹豫心理往往会导致错失良机或莽撞从事,而最终做出错误决定。
什么原因致使90后频繁跳槽
案例一:为跳槽时刻准备着
许多“80后”的毕业生都向往外企,工资高还可以满世界跑;后来,国企和事业单位因为稳定成为大学生找工作的热门;现在,工作更加稳定福利更加优厚的公务员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首选。在外企、国企、民企和公务员之间,“90后”的大学生到底在选择什么?
“现在虽然招聘岗位机会多,但是大家都了解,想去好单位是很难的。我身边的同龄人,对待第一份工作都不是太苛刻,大多数人只是想积累一些社会经验,然后找机会再跳槽。”在记者采访中,很多“90后”纷纷表示,现在招聘会越来越多了,只要不挑剔,找份工作还是很轻松的。先找个工作干着,然后慢慢考公务员或者遇到好的工作再跳槽,是大多数90后心中的打算。
案例二:高薪不如高兴
HR听惯了像“工资太低了,另谋发展”、“上班地点离家太远”、“感觉个人发展空间过小”、“希望找一个更好的职位”等离职原因,而如今的90后们更是制造出不少另人抓狂的理由。他们往往是快乐主义者,择业、择友,“是否有趣”都是他们选择的重要标准。
从事销售工作的90后陈波说,自己在八个月内先后换过三份销售类的工作。在谈到离职的原因时,陈波表示,离职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对薪资待遇不满意,而是跟老板做的不开心。在陈波看来,工资多少无所谓,只要能养活自己就行了。但是每天花费最多时间的事情就是上班,要是干的不开心,那就太委屈自己了。
有不少企业的HR表示,“连年终奖也拴不住90后!”据了解,不少公司为了应对春节前的“跳槽潮”,年终奖都等到春节后才发,而这招现在对90后的员工却失效了,不少新员工纷纷赶着在岁末跳槽。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齐经理表示,现在很大一部分90后,家里条件比较好,基本没有生活压力与过重的负担,因此做事情喜欢我行我素,工作时要看心情,跳过正常离职手续,说走就走、不负责任的离职方式,也是屡见不鲜。
案例三:个性至上
记者在招聘会上看到,一份90后简历的特长栏上写着,“擅长治愈系文字、幽默且会讲冷笑话”,这恐怕是前辈们在撰写简历时所无法想象的。90后成长于比以前任何代际更自由、更开放、更包容、更富裕的年代,他们个性张扬,拒绝平庸,特立独行,表现欲强……
不少企业都发出感叹,不少90后求职者都是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来到企业的。作为新生代的求职群体,90后的家庭和成长环境要比之前好很多,他们没有压力,追求个性独立和生活品质,工作不再是其唯一目标。他们边工作、学习,边物色更好的、更适合自己工作,所以在辞职上显得不受羁绊,雷厉风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