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大全(通用11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文随笔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文随笔大全1有了水,一切都好说了。
小镇,一下子真成了青花瓷一样的江南,就连下雨,也下得婉婉约约,如一片绿色的薄烟,成了天青色烟雨。
小镇人会用水,用得很有诗意。
他们把水用一条条分渠引上,穿洞钻桥,进廊过户。水本来不大,偏要造一座小小的拱桥,或者一座月亮桥,也有六边的。有的还在桥边堂而皇之立一座碑,上面刻了碑文:某年某月某日,此桥为谁所立。桥的名字,也取得很有诗意:观月桥、听水桥、杨波桥……反正文绉绉的,从书中翻来的。
镇外人见了,说这是臭美,过去怎么不造桥。
镇上人眉毛一轩,过去没水嘛。
镇外人妒忌道,还是悠着点好。
小镇人不悠着,水边植树,一片儿绿。绿色一浓,过去没有的声音都来了,蝉儿扯着嗓门儿可着劲儿地喊:好啊——好啊——纯粹是捧红火炭的。鸟儿更别说啦,一早一晚,呼呼啦啦一群。还有一种白羽长腿的鸟儿,像鹭鸶又不是鹭鸶的,在水边缩着脖子一啄一啄的。突然不啄了,又啄起自己的羽毛。
门外院内,花儿草儿的就繁盛起来,泼泼洒洒一片。
一般院内,一片花草,一片竹林,一个小几子,几张凳子,几个人下着象棋。水就在旁边,沿着一条通过院墙的沟渠流进来,拐过一角,绕过竹林,又缓缓地流出去。这是干嘛啊,为了啥啊?小镇人说,不为啥,看一眼水,心里瓷实。说罢,一脸得意地笑。
在巷子里走,女孩的身影多了,高跟鞋声清亮亮的传来,连笑声也清亮多了。
巷子,一曲一折的,石子路很干净。小镇人不用水泥硬化路,偏用石子,好像是特意为了让女孩的高跟鞋磕上去咯咯地响。我去采访时,走过一次小巷,那清脆的高跟鞋声,一下一下踩在石子上,也一下一下叩在我的心上。
我傻站着,望着一个个走过的柳叶般的身影,有个女孩还回头“咯”地笑了一声,至今那笑声还在我的心里荡漾。
小巷深处,时时有一架绿藤,闲闲地垂下来,灌满了浆的藤条和叶子,充盈着生命的张力,又扭过去,一直扭上去。藤萝和绿叶里,是鸟儿们最好的家。有的一窝儿隐居在里面,大的叫,小的应,组成一个合唱团。有的一只站在枝条上,一晃一晃的,呷着嫩黄的嘴儿,唧哩哩哩——也不知道在抒哪门子情。
身边,就是渠,一条白亮亮的水闪着光,潺潺湲湲的。
散文随笔大全2小镇人爱水,水是命根子,是眼睛。因此,没人作贱水。
夏日黄昏,在小镇走,水边椅子上,总有人躺着,摇着蒲扇。头上,有葡萄架扯起一片阴凉;有柳叶儿扯起一片平平仄仄。
如果有孩子弄脏水,一定有人呵斥:“不想喝水了,是不是?”
被呵斥的孩子会乖乖地离开水,躲在一边去耍。
树一绿,水就清。水里映着一片绿影,如一团梦幻一般。一尾尾的鱼儿在绿色里游动着,眨动着眼睛,瘦小如线,可是又淡淡的如水墨画一样,把影子映在青苔上;一会儿一摆尾,又藏进青苔里去了。
有人冲凉,总是一手拿了瓷盆,一手拿了毛巾,在水渠里舀了水,冲洗好后,将水浇到树根下。怪了,这样做,没谁要求,也没谁统一,一个人做,一镇人学,竟然普及开来。至于淘米洗菜洗衣,一律在水边,一律有石头铺子上。淘米的,白生生的米,清亮亮的水,连手指上的水都白亮亮的碎钻似的。洗菜更不用说了,用个竹篮装着菜,到了水边,一棵棵地清洗好,码在竹篮里,然后缓缓站起来,拿起竹篮,转身回屋。厨房很近,可仍用竹篮装着。仅仅是为了好看吗?
至于洗衣的,更是搓得水哗啦哗啦响。有了水,女人脸红了,眉眼也润泽了,就连腰也柔了,也细了,一搓一扭的,麻花一样。
水面,一年四季都是白的,青的,没有枯草,没有树叶,更别说别的垃圾,就如一匹白绫,在日光和月光下平铺着,一直铺向镇外,合为一股,滋润出一块肥田沃土来。
这儿,是小镇人的耕地。
有水后,小镇繁华起来。
小镇位于两省交界,有公路在此穿行,因此设下一个车站。
过去没水,没人来。现在水一来,人也就接二连三地来了,有小镇人所说的操着柔柔水音的下河人,也有语言生硬的上河人,更有坐车来这儿的远山远水的人。大家都揣着钱,找到这块风水宝地,盖房,开铺子,做生意。一条新街,随之出现在小镇。一天到晚,这儿的音乐声,笑语声,哗哗啦啦的,如一片茂草,四处蔓延。
小镇人也从中看到了商机。
他们的耕地也不种庄稼了,不来钱嘛?种啥?全种上了蔬菜。一垄一垄,精耕细作,春夏韭菜茄子西红柿自然生长;到了秋冬,就有大棚蔬菜。天旱了,镇内引出的白亮亮的水,顺着垄沟一绕一弯,一畦菜就来了势头,就可着劲儿地长。其中,更多的是翠绿的荷叶,一片挨着一片,没有尽头。栽荷好啊,莲蓬一结,采下送到市上,马上一抢而空,纯天然的东西嘛。至于莲藕,一节节手胳膊粗,白生生的,送到饭馆,都是提前订好的。不然,没那个饭馆的份。莲池里的水,不能空着,养上鱼,搅动一池子活水,也搅活了一片希望。
守着小镇,守着一条水,一镇人闲闲地生活着。
散文随笔大全3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美。春的温暖,夏的热情,秋的凉爽,冬的深沉都令人喜爱,但我却唯独钟情这秋天。
我爱秋天,爱它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凉爽。当你独自走在小路上,那舒适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定会让你的烦恼瞬间烟消云散。
我爱秋天,爱这八月的桂花。每次踏进校园的大门时,还没有看到桂花树,但这桂花的香味就已经扑鼻而来,你只要闻到这清新的桂花香,就情不自禁的想要在那里多停留一会儿。
我爱秋天,爱秋天的银杏树。秋天的银杏虽然没有夏天的银杏翠绿,但是金黄的树叶也很美丽。特别是在夜晚,在灯光的衬托下,这银杏就仿佛闪闪发光,非常美丽。在吹风的时候,银杏叶徐徐的飘落下来,就像下了一场“金黄色的雪”一样。
我爱秋天,爱丰收时的情景和喜悦。“春种秋收”,当我们看到丰收时的硕果累累,心情必定也是非常喜悦的。而把这“胜利的果实”分享给亲人、朋友是再好不过的了。
我爱秋天,爱火红的枫叶。以前,每当枫叶开始飘落时,我都会去捡一些叶子做成书签,标本。而现在捡起那些巴掌似的枫叶,总会回忆起幼儿时的天真和淳朴。
我爱秋天,爱秋天的田野。漫步在小路上,听着一阵阵蟋蟀的叫声,还看见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我总会感叹:“秋天的田野真美啊!”
我爱秋天,爱秋天的夕阳。每天早上,我相信有许多人都在早晨等待日出,当然也有人在傍晚欣赏美丽的夕阳,也包括我。记得有一次,秋日夕阳的光辉照进了我们的教室,许多人都发出了感叹, ……此处隐藏6082个字……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活以幸福!
散文随笔大全8沉沉的夜幕已经悄然降临,窗外只有风雨呼啸。一直以来对夜雨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站在窗前,听着窗外夜雨沙沙,寂静的夜晚只有雨点不停地拍打着玻璃,“嘀嗒”的敲击声让雨夜更添一份幽静,同时也让白天的喧嚣归于安静,让心灵的浮躁归于平静,思绪也能静静地自由地如风般飘扬,无拘无束,不受任何打扰,仿佛使人的心灵回归于自然。
夜雨是具有浪漫色彩的诗意的,它也是古人抒发情感的最好工具之一。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很好地利用一场夜雨描绘出了大自然的景象,虽是寥寥数字,却无疑是绝佳的夜雨“景境”之作: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而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又对一场夜雨在“情境”上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从而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他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春天的夜雨喜爱和赞美之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散文随笔大全9记得以前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做人比读书重要”。
早在初以的开学初,英语老师已经给我们讲过了这句话:“做人比读书重要”,那时,我还在怀疑,这句话是否是真的?
如果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在读书与做人方面,我觉得还是先学会做人更重要。
我们现在很多学校,没有公民课,没有伦理班,没有老师在循循善诱,给学生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愚公移山这些故事,也没有鼓励学生读《游子吟》、《春晓》这些古诗。老师大多数只管教书不管教人,只要把课本上的东西教好便功德园满,德育方面不受重视,如何教出会做人的好学生,好公民?
我们这一代的人,读书时课本有教我们:“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也有课文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由于学校只管教书不教人,于是,现在的学生,在地铁或巴士上,不但不会让位给老年人,还跟他们争车位,争到了车位,有女朋友坐在一起的,还大大方方的在众人面前,相拥相抱。回到家里,看到好吃的东西便一口把它吃完,没有想到弟妹不在家,要留一点给他们。
一个人读书就算再好,品德以及日常行为表现很差,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立足之地;如果一个人读书不好,但是品德以及日常行为表现得很好,这个在社会上就有立足之地;如果一个人学习不好,品德以及日常行为也不好,这个人在社会上就废了;如果一个人学习又好,品德以及日常行为表现又好,这个在社会上就福了,能够在社会上创大业;一个人允许读书能力不好,但是不允许品德不好;所以希望大家永远记住这句话:“做人比读书重要。”
散文随笔大全10这是一座小镇。
镇很古,黑瓦白墙,有古老的戏楼,有雕花镂纹的关帝庙,有清朝的会馆,有曲曲折折的小巷:是个微型江南。如果在雨天,打一把伞,走在小巷里,逢着一个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女孩,那,简直是戴望舒诗中的意境。
镇,很是典雅。
镇,也很是古色古香。
可惜,小镇虽美,唯一缺憾:缺水。
小镇人说,小镇先民来自江南,给水闹怕了,迁移于此,择一高处,建造一个微型江南。可惜,是一个有形无神有巷无水的微型江南。
再好的地方,一旦缺水,就如女孩缺失了双眼,就如玉没有了莹润的光泽,就如花儿没有了芳香。
小镇人吃水,就打井,可仍打不出来。小镇地势较高,哪儿来的水啊?老祖先远水,远得很是彻底。要吃水,只有挑着担子,叮咚哐啷,下到一里地的坡下去挑水,累得满脑门子汗,一边走一边咒天骂地的。
小镇,也因此少了灵气,少了润泽之气。
小镇老人就叹息说,有股水就好了,小镇就活了。
小镇女孩们呢,坚决不呆在小镇里,蓬头垢面的,脏死了。一个个身子一闪,嫁到了河那边,清灵灵的水,清灵灵的笑声,青葱葱的身子,灌足了水一样。
小镇的小媳妇就埋怨,说自己命不好。惹得小镇汉子们发狠,如果有一股水,那些跑出出去的女子想回来,没门!
这,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
也有水,就在一里外哗哗地流着。去上游开山斩崖,也能引水。谁有那么多的钱啊?这事,私人干不了,没那个实力。国家出钱,派水利局的人来。领头的是个白白净净的人,戴着眼镜,拿了一张图纸,一支笔,带着几个人东指指西比比,然后,在距小镇上游两里地的一处山崖处一指,在这儿动工。
于是,开山的炮声隆隆地响起来,推土机开来,铲车开来,汽车也开来了。
那简直就是一场战争啊,百年难遇。
石山炸开,石头运走,一溜的石坝砌成一条线,随着山势一曲一折地拐着。坝一律灌上水泥浆。嘿,结实。大家乐呵呵地想,再大的水也不怕。
戴眼镜的笑笑,不行,得植柳。
于是,一线柳扯来,一线绿扯来,一直扯到小镇,陪伴着一渠活水。
天啊,多粗的一股水啊,净净白白地滚涌而来,沿着那个大渠,银子一样铺展开。一刹那间,小镇迎来一片水声,一片天光水色。随着水流涌来的,还有翠绿的笑声,不久,还有一声接着一声的蛙声。
散文随笔大全11唐代诗人李商隐虽然没有李杜的名气大,但因为他的诗中有着的淡淡的孤独与忧郁,所以他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唐代诗人。而他的那首《夜雨寄北》是他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整首诗情真意切,自然流畅,跌宕有致。虽然没有他的《无题》诗晦涩难懂、名气大、流传广,但却是通过描写夜雨、展示“意境”的经典作品,与其执着热烈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遥相呼应,感动着之后一千多年的人们: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由此可以看到,也许就在不经意之间,只要有心灵上的共鸣,夜雨就能轻轻地触碰到你心里最柔软的那一部份。不过,不同的方式会有不同的解读。记得以前在校读书期间,有一次晚上熄灯后,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雨声,幽幽地说了一句:“在被窝里,听着窗外的雨声,真是一种幸福。”同寝室的一位同学立即站在一个让我必须仰视的道德高度反驳说:“你忘记了在风雨中的行人了。”显然,他没明白我的意思。如若按照他的思维方式,我想任何一个美好的事物都会有它打折扣的理由。何况,夜雨对有些行人来说也许并不都意味着负面。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南下西行以及徐霞客的跋山涉水,他们肯定都经过夜雨的洗礼,然而,也许正是经过夜雨的磨练,才能让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定,执着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使他们在青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窗外,雨声依旧。静静地伫立在窗前,听着夜雨声声,也许,它们已经穿越了一千年。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