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谚语成家风美文

谚语成家风美文

时间:2024-09-09 20:44:36
谚语成家风美文

谚语成家风美文

谚语成家风美文,一个人的品行如何,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家风如何,家风的好坏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品行,究竟什么样的家风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读一下,谚语成家风美文。

  谚语成家风美文1

我们兄弟姐妹六人都出生、生长在苏北农村。父母是朴实、本分、勤劳的农民,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对儿女品德行为方面的教育、引导说不出多少深刻、生动的大道理,他们平时就是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教育、带动、影响和熏陶着我们兄弟姐妹,培养我们做一个“讲理人、好人、普通人和守法的人”。而要说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风”、“家训”,我想父母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三条谚语”就蕴含着我们的家风。

一是“吃亏是福”。小时候父母常教育我们说“吃亏是福”,要我们遇到吃亏的事学会忍让、宽容,谅解别人,不要一心想着争强好胜占上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和我们家耕地相邻的村民犁地时过了我们家一尺多宽地,既没打个招呼也没道个歉,我们兄弟生气之余商量着欲把他家过界种下的麦子扒掉,父母知道后制止了我们,还讲了古代六尺巷的故事,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让我们跟那家讲明道理,商量处理。后来我们两家人心平气和地到地头通过实地测量,证实对方确实占了地,我家同意对方来年麦收后把地让出来,并谢绝他家承诺的赔偿。由于信奉着“吃亏是福”,我家老少为人处世都与人为善,从不恃强凌弱、斤斤计较和得理不饶人,与邻里街坊及同事都相处得友好和谐。

二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我们逐渐长大懂事了,父母教育我们要学会当家过日子,他们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要求我们越是生活条件好了,越要发扬和保持不奢侈、不浪费、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老传统,不要一味追赶潮流和贪慕虚荣。老三前年从国外务工回来,打算到县城买房,父母劝说他们从实际出发,没有人在县城上班、读书,还不如在集镇上买房,节省下几十万元还可以投资别的项目再挣钱。后来老三听了劝告在集镇上买了房,又做了其他的生意,结果证明在集镇上买房的选择是正确的。

三是“家里没病人,牢里没罪人”。小时候父母通过这句谚语教育我们要遵纪守法,不要干违法乱纪的事情,人不一定要有多大本事,将来有多大的前途,但一定得做一个品行端正的正派人。要是一个家庭有一个人犯罪入狱,一大家子都会跟着提心吊胆、寝食不安,都不会平安踏实过日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里有年轻人夜晚出去偷鸡摸狗、有的沉迷赌博或打架斗殴,常有人被警察带走受到处罚或关进看守所。那时父母每天都对我们敲警钟,让我们踏实安心地在家里读书练字,到地里耕种庄稼,在外老实做人。由于父母的严格教育和管束,这些年来,我们整个家族里无论在外工作或在家乡种地,从没有人发生过任何违法违纪的事情。而且大小人出门,都会被邻居在背后议论说:那家人是有教养的。这让我强烈地感悟到,好家风对子女的润养,是多么的重要啊!

  谚语成家风美文2

家风看似有形又无形,中国人向来十分看重。在人们心目中,家风是指一个家庭为人处世的习惯态度,以及养成的待人接物风气,能够外在体现一个家庭的道德和价值风貌。家风是有传承作用的,可以给晚辈和后来人树立准则,好的家风对社会进步产生良好作用,不断地给生活注入良性的力量。文学的潜移默化作用决定其对家风养成有积极影响,而家风通过文学作品获得有效传承,化为一代代人的精神遗产。

孙卫卫的小说《一诺的家风》直面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聚焦家风家教,讲的是少年儿童成长中遇到的家风养成,同时也一叶知秋地表现了全社会对正面价值的集体认同。作品着意刻画了小学生唐一诺、蒋松风、周宇飞等少年儿童的'个体成长,通过他们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变,记录下他们成长过程中留下的一串串精神足印,很有现实启示意义。作品另外一个鲜明的当代性,就是展现了社会方方面面为教育、为青少年成长付出的努力。作家满腔热情地歌颂了那些热爱生活、满怀善意的人们,记录美好的人们精神成长的步履,见证社会进步发展,为当今少儿题材文学创作增添了新的鲜活色彩。

小说《一诺的家风》中回荡着的一个重要旋律是成长,是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过程中不断受到的洗礼与教育。唐一诺老家在农村,两年前从老家转学来到城里,爸爸在一所大学的后勤部门做电工和水暖工,母亲虽有中师和大专文凭,但在拥挤的大城市里屡换职业,收入很不稳定。一家人长期租住在城中村里,过着清苦的生活。唐一诺和妹妹转到了同一个学校,一诺上五年级,妹妹唐一言上三年级,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贫寒的家庭让孩子们早熟和坚强。一诺和妹妹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体贴父母,热爱劳动,各方面不甘人后。一诺牢记爷爷说过的话,“只有能吃苦的人将来才会更有出息”,他教小学生打乒乓球,同时辅导功课,他想自己挣钱,用来交乒乓球特训班费用,也贴补家用。他希望能在全市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名次,拿到奖金。他不忘记爸爸的名言――一个人只要当过农民,以后的苦和累都算不了什么。他经常用这些话给自己加油,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与同学友好相处,善于帮助同学,但也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生活中的公正。

《一诺的家风》落点在好的家庭风气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都说家和万事兴,“家和”离不开家风,家风不单是“家和”的条件,同样是对社会和谐的呼应。主人公一诺的家庭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少家庭的缩影,一家人由乡村到城市,生活经历了不少风雨磨难,孩子之所以在风雨中健康顺利成长,是因为有良好家风一路相伴。

作品细致描写了主人公一诺父母为人处世以及家庭风气对孩子成长的潜移默化影响。唐一诺的父母均为出身乡间的寒门子弟,他们爱读书,向往文化,靠自己的打拼维持生活,用心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孩子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唐一诺的父亲和爷爷信奉“凡出言,信为先”,因此给两个孩子起了一诺、一言这样的名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唐一诺的爸爸妈妈从来就有很强的立场和定力,如当着孩子们的面保持一致,不在关键时候自乱阵脚。唐一诺家还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每遇到重大事情大家商量,开会听取每一个人的意见再作决定,注重养成家庭良好习惯。父母收养了有病的。一言,含辛茹苦把她养大,为给她治病伤透了脑筋,但当亲生父母找上门来,在痛苦中毅然做出利他的正确选择。一诺母亲身上则集中了传统女性的美德。她爱家顾家,勤劳持家,乐于助人,当教师时以强烈的责任心帮助每个孩子。她在不同的打工岗位上换过不少职业,但勤勤恳恳,坚持原则,干一行爱一行,她严肃指出“老板”的问题,等于是虎口拔牙,即使失去工作也不放弃原则,以一身正气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社会风气要靠大家来维护,只有每个人肯为公序良俗的树立和维护而努力,社会风气才会更好。作品中一诺的同学蒋松风父亲是房地产公司老板,但他注重做公益,意识到钱多了并不见得就是好事,督促孩子到建筑工地劳动,“让他从小知道钱不是好挣的,生活不都是鸟语花香,还有贫困、不公平,甚至生离死别”。作品中也细致反映了社会对弱势群体和底层劳动者的关爱,教育局副局长和第五校长为一诺母亲的工作多次调研、安排,就是突出事例。而罗老师不让学生在教师节送礼,说“教师这个工作本来就是一个良心活儿,我不会做出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不希望纯洁的师生关系让购物卡给玷污了,温暖和教育了学生。

《一诺的家风》在创作上体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经历了对现实生活提炼、去粗取精的过程,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染人教育人,文字朴实无华,节奏从容舒缓,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

《谚语成家风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