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妈妈做的菜
想妈妈做的菜,能从一场甜梦中醒来,马上就有饭吃。多幸福,离开家乡,越来越远,思念却越来越浓,有时看着那熟悉的菜,都会想念家的味道,一起欣赏美文想妈妈做的菜。
那天,在电梯口遇到楼下邻居,她两只手都拎得满满的,一手拎着一只大西瓜,另一只手拎的是满满当当的菜,以及三碗打包的热干面。
买这么多菜啊。我跟她打招呼。
没办法,儿子放假了,一天三餐都在家里吃。邻居脸上都是汗,带着无奈的笑。
她说,儿子没放假时,中午在学校吃,我每天只需要做个晚饭,中午我们都是简单地吃点,儿子在家,中午也得好生地做饭了,大人可以马虎点,小孩子不行啊。
我笑,完全能够理解。
而这就意味着,隔三岔五就得去菜场买菜,最近的菜场步行过去也得一二十分钟。有些菜还必须要到特定的超市才能找到。还要拣拣捡捡,洗洗切切,搭配菜品。然后顶着厨房的高温,蒸煮炒炸,最后端出一桌好菜来。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一碗面条或者是稀饭足矣。可是为了孩子,你就得从源头开始,把做菜当作系统工程,去菜场要安排时间选择路线,到了菜场要会选新鲜的蔬菜,免不了和菜贩讨价还价,还要懂营养会搭配,要有一手好厨艺,毕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要懂点审美,会摆盘,做出来的菜才叫色香味俱全。
李安的《饮食男女》里,那个名厨父亲到了周末做出一桌满汉全席般的大菜,看得令人食指大动羡慕不已。
在普通人家,主中馈的多是妈妈。
好在,我身边的很多妈妈乐在其中。
孩子放暑假回家了,她的母亲发朋友圈的是一桌食物,排骨藕汤、清蒸鲈鱼、干子肉丝、清炒苕尖
孩子要出国了,她的母亲发朋友圈的也是食物,糖醋排骨、小龙虾、清炒秋葵、藕夹
一个陪读妈妈,发朋友圈的照片多是给女儿精心做的饭菜、点心。提拉米苏蛋糕、慕斯蛋糕、西米露、奶昔精致得令人流口水。但若女儿不在身边,这个妈妈戏称自己一盘凉菜可以管两天。
妈妈们最有心情做饭的时候,也就是孩子们在身边的时候。
这好像是母亲的天性。
孩子尚未出生时,用自己全身的精血滋养他。孩子出生后,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喂养他。孩子长大,离开了,当他回到身边短暂停留的时刻,她们更是拿出浑身解数,做出她们认为孩子们最喜欢吃的饭菜来,招待他。
无它,因为喜欢,因为热爱,因为餐桌是一个家的灵魂所在,因为你和孩子在一起吃的每一顿饭都会化为他将来行走世界的脚力与勇气。
有远见的父母,更是会在孩子即将独立生活前,教会自己的孩子做菜。无非是告诉孩子,谋生的基础,就是走到哪里都不饿着,吃饱了,才能行更远的路,做更好的自己。
于是,朋友圈里妈妈们的美食照片又开始升级了。
纷纷秀出女儿自己做的饭菜,也真的是神奇,这些孩子们做出的饭菜真的一点不输自己的母亲,而且看上去更好看更诱人。
我有一个习惯,每到吃饭的时候,就把所吃的食物拍照片发给女儿。如果是她不喜欢的,或者在忙,就不回复,如果是喜欢的,她会点赞,然后说,你好烦。
呵呵。我就得意地笑,勾引你回家嘛。
她假期回来,我会教她做菜,但她自己更愿意自己尝试着做一些我不曾做过的菜,手机上有下厨房这样的APP,其实做饭并不是难事,孩子们能做出比我们更好的菜,是因为我们遵循习惯,而她们更会创新。
有时,我和女儿也在外面餐馆吃饭,点了几个菜之后,我会跟女儿分析菜的食材组成、制作过程,告诉她,大概买食材得多少钱。
在成本和菜价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落差,我会告诉她,这里面包含了餐馆的房租水电劳力等种种经营成本,以及商家必须要有的利润。
当然,我还会告诉她,除了菜价、菜色的差别之外,在外吃饭是和在家吃饭不一样的还在于我们进餐时的心理状态。
在家,父母为我们做饭,那个做饭的人无需扮演就自然而然地处在一种照顾者、关爱者的角色,而吃饭的人享受的是不计报酬的关怀和温暖。
而在酒店,厨师、服务员跟我们处在等价交换的心理状态之下,我们来此消费,每一道食物后面的标价里都包含了服务费用,再走心的服务,后面必然也有走脑的价格。
而妈妈做的菜,近似于无条件的爱。
曾经,我有一段幸福的微妙体验。
多年前,一个周末的下午,突然觉得有些疲倦,于是去床上睡了,很快入睡,并且还做了梦。梦里,我回了我小时候的老家,正在赖床,就是该起床了但是又觉得床上好舒服就是不想起床的那样一种慵懒状态,然后就听到母亲在厨房喊我,起来啦,起来吃饭了。我想,我是应该起床了。
这时,我的梦就醒了。
醒来的我,听到了厨房里母亲做饭时碗筷的叮当声,听到她对我的女儿说,去喊你妈妈起来吃饭咯。
那一刻,我觉得好幸福。
梦与现实是重叠的。我在梦里重温儿时妈妈喊我起床吃饭的情景。现实中,母亲做好了晚饭,让女儿来喊我。
能从一场甜梦中醒来,马上就有饭吃。夫复何求。
那恍惚一刻成为我关于幸福的标本,一直珍藏。
只因那一刻,有母亲,有食物。
有流动于食物之上的,爱。
《离家久了才会想念妈妈的菜》
记得从前在家时,总是挑剔妈妈做的菜不好吃,直到后来离开家,才会越发怀念妈妈做的菜。
妈妈总是那么了解我的喜好,回家后,不用点菜就能吃上各种美味。
记得小时候妈妈说得最多的话:“这个你吃,妈妈不爱吃”,天真地我真的以为妈妈不爱吃。
吃鱼的时候,鱼背上的肉总是我的,而妈妈则是把鱼尾夹过去,并且说“鱼尾好吃,我喜欢吃鱼尾”,其实是因为鱼尾的刺多,妈妈总想把最好的留给我。
夏天的雪糕妈妈咬一口就说“太冰了,我不吃了,你吃”,之后自己就拿着雪糕跑着跳着出去玩了。
每次家里做的小炒肉就只有小半碗,爸妈从来不吃,都留给我,而他们说的都是不爱吃,我自己一碗米饭,半碗瘦肉吃得可开心了。
很多水果没吃过,小时候不懂事就站着摊子前不走了,妈妈只好买给我,同样也是只有我自己吃,爸妈的借口要么就是酸不爱吃,要么就是自己是个大人,不喜欢吃。
虽然小时候过得并不富裕,但是我一直很幸福,在爸妈能力范围内给了我最好的生活。
长大后才渐渐明白那些“不好吃“、”不爱吃”,都是他们爱我们的方式。长大后我也学着用这样的方式在爱着他们。
离开家乡,越来越远,思念却越来越浓,有时看着那熟悉的菜,都会想念家的味道。
文档为doc格式